大统战格局下的党建工作实践与思考 ——孝昌党建引领下的统战意识形态问题初探

统战工作是党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,统战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建工作向党外的自然延伸。近年来,孝昌县委统战部主动发挥优势,紧紧围绕中央、省市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和县委、县政府工作大局,认真落实领导班子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、党组织书记意识形态工作的第一责任、分管领导的直接责任、领导班子其他成员的领导责任等“四个责任”,形成了由县委常委、统战部长牵头,分管副部长具体抓落实,部领导班子分工负责的工作格局,狠抓意识形态工作,积极发挥统一战线凝聚人心、汇集力量的作用,奋力开创统战工作新局面,为“六个孝昌”建设提供持续有效的力量支持。
一、现状及实践
目前,据初步统计,孝昌县共有民主党派成员64人,无党派人士340人,党外知识分子498人,少数民族人士454人,宗教界人士163人,非公有制经济人士308人,新的社会阶层人士329人,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29人,香港同胞、澳门同胞人士1人,台湾同胞及其在大陆的亲属26人,华侨华人、归侨及侨眷45人,回归企业200家,在外“四有人士”224人,统战干部45人。为了织密织牢意识形态管理笼子,统战部门坚持立足工作实际,特别加大对“体制外”人士意识形态管理力度,突出重点对象,加强党外代表人士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和党外知识分子的意识形态管理工作。
1、大力加强党外代表人士意识形态工作。①加强党外干部意识形态工作。不断完善党外干部管理工作机制,建立了县委常委、党员副县长和党外朋友联谊交友微信群,加强意识形态督导。开展大数据采集,对14类统战工作对象数据进行采集,完善党外干部信息库,建立了党外副科级干部信息库。②加强非公经济人士统战工作。组织青年企业家分别参加了孝感产业互联网物流行业峰会和“全国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理想信念报告会”孝感分会场会议;组织工商联界别18名非公经济人士政协委员参加培训活动;推荐35名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参加孝感市工商联第六次代表大会。开展了非公经济人士“解放思想大讨论”恳谈会。③加强民主党派党员意识形态工作。通过督导民主党派开展“两学一跟”等活动,组织开展社会服务活动,努力与民革、民建和农工3个民主党派构建协商民主机制,加快推进协商民主建设,组织召开党外干部、民主党派人士参加座谈会、征求意见会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通报会5次,向县纪委推荐1名党外干部和1名民主党派干部参加县纪委“520”开放日活动。
2、大力加强“新的社会阶层人士”意识形态工作。着力加强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、社会组织从业人员、自由职业人员、新媒体从业人员意识形态管理。结合当前群团改革,充分发挥各级政协、工会、共青团、妇联、文联、科协、侨联等组织作用,重点做好新的社会阶人士的教育、组织、管理和使用工作。建立比较完整的工作台账和数据库,把团结、教育、组织、使用新社会阶层人士工作纳入改革内容,与群团改革工作同谋划、同部署、同落实、同督办。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,全面增进政治认同,凝聚政治共识。
3、加强党外知识分子意识形态工作。结合群团组织改革契机,统筹安排知识分子联谊会成立工作,初步完成了整体谋划、摸底调查、意见征集工作。坚持先“精”后“壮”原则,先挑选精干人员尽快成立机构,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壮大队伍。与有关部门、行业协会建立了工作协调机制,着力推动解决了县知联会在机构、人员编制、经费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。2017年12月22日,孝昌县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正式成立,建立了会长轮值办活动制度。
二、 主要问题
在通讯高度发达的今天,统战对象由于“体制外”的属性和意识形态信息传播的“超导性”,曾经取得过显著成效的传统意识形态宣传模式已不再适应时代需求,意识形态传播正在面临转型时期的多维挑战,其中,由于统战对象自身的问题和特点,导致存在意识形态管理一系列的现实问题。
1、群体对象横向联系弱,导致管理意识形态的难度大。统战对象中各民主党派成员,无党派人士,党外知识分子,少数民族人士,宗教界人士,非公有制经济人士,台港澳海外等12类工作对象,群体成员复杂,工作量大。对象中往往附有一定政治身份,特别是涉及民族、宗教及台港澳海外代表相关思想、行为、言论处理,必须谨慎小心,对象身份敏感,风险性大。统战对象保守划分的细分类别就在16种以上,人员总量动态化,居住比较分散,工作地点不固定,相互关联度不大,结构相对松散,纪律意识偏弱,管理和服务抓手不多,缺少必要的联系措施和手段,没有完善的组织和管理硬体制,约束力不大。
2、个体思想异质程度高,导致引导意识形态的难度大。统战工作对象中虽然相对来说都是社会上有影响力的人群,但是文化程度有很大差异。统战工作对象来自各行各业各领域,包括政治、经济、科技、文化、民族、宗教等很多部门和领域,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感知能力和正确研判信息的能力。
3、媒体信息传播速度快,导致监控意识形态的难度大。在开放、自由的新媒体环境中,每个用户都可能是传播主体,而且用户的身份具有隐匿性和分散性,要对他们进行监管几乎是不可行的。在网络赋予的自由、开放空间中,新媒体双向互动的传播格局改变了传统的意识形态的传播路径,信息传播不再分线上线下。很多热点事件一开始仅仅是个人议题,这些个人议题经由媒体的广泛传播成为公众议题,甚至直接对政府议题产生影响。
三、对策与建议
为了进一步强化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要求,夯实统战工作对象意识形态阵地,加强党建引领统战意识形态工作,要进一步巩固统战对象意识形态工作基础。
1、建立统战对象意识形态大数据库,夯实工作基础。进一步完善大数据库,对民主党派成员、民族宗教等12类重点统战对象的工作对象进行普查清理,加大信息录入量,健全工作台帐,进一步从全局掌握统战对象工作信息,把意识形态倾向审查,作为统战对象发现、培养、任用、管理、监督的前置程序。
2、突出统战对象意识形态工作重点,构筑网络阵地。①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大前提下,与时俱进地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,不断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。提升“讲好中国故事”的叙事能力,关注网民的诉求,扩展我们意识形态传播的范围,关注网民的切身利益,把视角聚焦,把身段放低,将意识形态传播融入到小问题、小事件中,筑牢统战意识形态主流阵地。②精心培养网络舆论意见领袖,在重大问题、关键时刻、敏感事件上,发挥意见领袖的强大影响力,传播权威信息、传递正能量,避免恶意诋毁和造谣跟风。③积极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配合,推动传统媒体转型、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协同发展,让正面声音扩大影响范围,净化网络空间传播,发挥积极的舆论引导作用。
3、创新统战对象意识形态传播策略,加强源头治理。搭建网络社情民意平台打造党群联系“连心桥”,通过搭建网络互动交流平台,积极推进网络问政,推动网上网下对接。①在民主党派中持续组织开展“两学一跟”活动,寻求最大公约数、画出最大同心圆,凝聚最大正能量,培育最大新动能。②在非公经济人士中,大力开展异地商会党建工作,通过建党支部,搭建学习教育平台,进一步加大青年企业领袖的培养教育引导机制。③加强台办和侨联工作的统筹,通过加强联谊交友活动,宣传党的方针政策。依托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,通过建立即时通讯群,如QQ群、MSN群等,广泛收集社情民意、吸纳参政议政建言、协调沟通各方意见,打造出一个让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都广泛参与的新型统战工作平台。④通过语言教育培训会等平台、佛教等宗教协会,不断把意识形态工作融入民族宗教政策的宣传教育过程。⑤打破地域、时空界限和组织间的壁垒,以行业、群体为单位,通过整合资源,通过网站、微信公众号加强正面宣传,释放统战宣传网络媒体正能量抢占舆论引导“制高点”,传播正能量。(孝昌县委统战部 陈少元 王勇刚 周莹)
上一篇:关于孝昌县加快发展回归经济的实践与思考 | 下一篇:观音湖区强化“四个紧密”,做好统一战线参与…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