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调查研究 >

关于孝昌县加快发展回归经济的实践与思考

发表日期:2018-09-14 09:26:40   来源:本站   作者:孝昌   审核:匿名   被阅读[]次


当前,县域经济发展是我县脱贫攻坚、加快“六个孝昌”建设、早日实现全面小康的前提和基础。作为贫困地区,县域经济本质上是招商回归创业经济。“回归经济”是外出创业人员完成原始积累后,带着资金、技术、项目返乡创业,培育和发展总部经济所形成的一种经济现象。为进一步凝聚共识、汇集力量,服务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,县委统战部、县回归办组建工作专班,深入跟进了解全县回归创业的民营企业,通过听取有关情况汇报、现场调查摸底、查阅台账资料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等方式,对我县回归创业工作现状进行了初步梳理,对存在的问题作了深入思考。
一、我县回归创业工作现状
据初步统计,2018年一、二季度,全县新引进回归企业项目26个,合同投资金额25亿元,新引进实际到资7.3亿元;2016年以来,累计实际到资49.7亿元。
1、加强组织领导,统筹推动。一是高位谋划。县委、县政府高度重视回归创业工作,县委调整分工由县委常委、统战部长分管招商引资工作,始终把“回归创业工程”作为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,明确孝昌县外都是“外”的招商理念,把“回归创业工程”纳入综合目标考核内容、定期通报和督办招商回归创业工作进展。二是强力实施。不断用新业态、新模式、新理念、新思路武装头脑,进一步健全招商领导小组,专门成立回归创业工作专班,进一步细化措施,制定招商回归创业投资指南,将在外经商务工前200名知名人士通讯方式制成通讯录方便招商。成立24个小分队,要求每个乡镇每个月外出招商不少于2次,没有落实要求的,对负责同志进行工作约谈。三是全面拓展。通过工商业联合会(总商会)换届,将一大批视野开阔、有创业精神的新生代企业家充实到商会组织。孝昌县总商会与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总商会、武汉市汉阳区总商会缔结友好商会协议。积极引导推动异地商会(协会)组织建设,在京、津、冀、珠三角、长三角、武汉等多地成立、筹备孝昌商会组织建设,新成立了武汉孝昌商会,深圳孝昌商会成立工作也列入了日程,聘请“招商大使”12名,为招商引资回归创业提供了新的引擎。
2、理清发展思路,强化举措。一是明确发展目标。聚焦发展目标,夯实“硬”基础。瞄准“工业小县向工业强县”目标,进一步细化措施,加大“筑巢引凤”力度,通过加快城区“东拓南进”工程建设步伐,制定工业用地管理措施,盘活低效闲置土地,着力打造回归创业示范园区平台,夯实回归工作阵地。利用开发区产业聚集优势,吸引在外成功人士在两型产业园、花园镇投资工业项目;利用观音湖旅游资源,吸引在外成功人士在小河、小悟、观音湖等乡镇深度开发生态旅游项目;利用苗木花卉、林果种植培育优势,吸引在外成功人士在周巷、丰山、邹岗等乡镇投资开发农业产业化项目;利用粮油主产区的优势,吸引在外成功人士在季店、花西等乡镇投资粮油收储加工项目。二是健全招商机制。坚持以亲情、乡情、友情为纽带,以商会为依托,努力打好亲情、文化、友情和服务“四张牌”,与在外孝昌籍成功人士保持紧密联系,全面掌握思想动态,依托各地自身资源优势,理清发展思路,找准功能定位,逐步形成回归创业产业聚集发展的良好局面。进一步加长加粗招商引资链条,着力加强经常性对接,实现资金、项目、人才、技术、信息、公益回归,凝聚经济发展软实力。以“干部进企业”为平台,全力以赴抓好资金、用工、用电等核心生产要素调度,全力保障企业生产需要。出台《孝昌县鼓励和扶持企业挂牌上市实施办法》,为回归创业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,落实配套政策打通了上市“绿色通道”。三是强化项目建设。对在建项目,实行县领导挂点、专班负责,全程服务,县委、县政府召开现场办公会,研究解决企业落户建设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。加快推进大洋新动力、龙腾电子(二期)等工业类项目建设步伐,积蓄发展后劲。对在建、待建、在谈工业项目建设情况进行逐一梳理,对接省里加大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支持政策,仅2017年一年策划入库项目40个,总投资101亿元。策划78个县定重点项目的建设,继续推行“六个一”推进机制,切实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问题,确保工业项目早开工、早建设、早投产。
3、聚力宣传动员,营造氛围。一是动之以情。全县各地招商小分队、县工商联定期与孝昌籍外地知名商界精英紧密联系,通过发动本地商贾亲属做企业老板的思想工作,鼓励孝昌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回乡创业、回馈乡里、回报乡亲。2017年,108家企业参加精准扶贫,到位各类帮扶资金1100万元,帮助1643人成功就业;县领导利用春节、元宵等传统节日在外成功人士回乡探亲之际,举办恳谈会,专程登门拜访,动员他们回乡投资兴业。二是待之以礼。春节前后,县委县政府县委统战部主要领导,密集走访企业家,在孝昌籍成功人士集中地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联谊活动,与孝昌籍企业家进行座谈,深入回归企业走访慰问一线困难职工,在全社会倡导亲商重商、尊重劳动、致富光荣的社会价值导向。三是示之以利。在首届中国·孝昌首届乡村文化旅游节期间,通过组织孝昌籍企业家到西域风情园、大唐生态观光园、陕北风情园、樊氏千头养牛场等多家回归成功创业人文气息浓厚的民营企业参观,不断展示孝昌良好的人文和投资兴业环境。
4、解决突出问题,优化环境。一是理顺政商关系。坚持大统战理念,着力构建“亲”、“清”新型政商关系,主动解决阻碍回归创业企业发展中出现的突出问题。全面清理收费项目,坚决取消不合理的收费项目,对保留的收费项目视情况尽量降低收费标准;不定期对招商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督查,对乱收费、乱摊派、乱罚款的单位和个人,加大查处力度,对政策落实不到位、走过场的,严肃追究领导责任。二是打通融资渠道。鼓励支持金融单位简化贷款程序,扩大放款规模,引进民间资金或外来资金建立风投公司,扩大投资规模,降低投资风险。近两年,共组织召开恳谈会、项目推介会、信贷供需对接会40余场次,利用“金桥工程”孝昌站银企对接会活动,组织县内8家金融机构与诺克特药业、尚多家具等16家企业签订4.72亿元的信贷协议。三是用好土地政策。对各类建设用地进行全面清理,依法依规收回盘活闲置土地存量,合理配置利用闲置资源。开展土地整理,加强低丘岗地改造,实施迁村腾地,采取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等方式,提高土地储备增量。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、科技含量高、产业关联度大的项目,积极争取列入专项用地计划。四是深化服务管理。围绕惠洋电器产业园、龙腾、飞利信、爱商电子产业园为龙头的机械电子产业,重点引进国内外一批知名企业,延长加粗产业链条。依托县政府网站、县招商局网和各乡镇、开发区网站发布优势产业招商信息,委托相关部门建立短信发送平台、媒体专栏策宣传、定期组织专家宣讲政策、编印政策汇编等形式广泛宣传回归创业政策吸引回归人士回乡创业。建立骨干企业和重点中小企业信息库,完善相关扶持政策,加强分类结对帮扶指导。定期组织“春风行动”企业招聘活动17场,为企业招聘员工5200余人次,共招到专业技工3100余人,有力缓解回归本土创业企业的招工、用工难问题。推进产学研合作,设立500万元的科技创新资金,通过“博士服务团”、校企合作等平台为诺克特药业、慧谷生命科技等企业引进专业技术人才375人,申报发明专利50项,攻克技术难题50项。
二、存在的主要问题
目前,我县回归创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,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,但总的来看,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,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一是发展背景不利,导致回归创业动力不强。近年,由于全球经济复苏乏力,全国经济整体下行压力巨大,时逢环保评审严苛,新引进企业落户困难。目前,全县众多民营企业中,仅惠洋电器、诺克特药业经营效益较好,很多回归创业企业体量不大、起点不高、发展不足,且大都实行家族式管理模式,营销观念落后,管理不够规范,市场开拓能力差,再加上对相关政策理解不透决策失误,导致企业抗风险能力低下,新的投资意向不明显。
二是产业链条不长,导致回归产业对接不便。近年,虽然我县大力实施机械电子、苗木花卉、生态旅游、现代物流和园区平台建设“四产业一平台”发展战略规划,但是由于孝昌县建县时间不长,工业水平低下,产业基础薄弱,承接平台面窄质差,产业配套和对接客观上还存在一定局限和困难。产业园区建设不能适应产业发展需要,已入驻企业之间产业关联度不高,链条不长,没有形成上下链、左右链的无缝对接,无法形成产业集群优势,整体竞争力不强。
三是投资气场不强,导致回归创业吸引不够。回归创业人员积累的资金量有限,一些企业摊子铺得太大,加上创业时经验不足缺乏通盘考虑,把所有资金一次性投入到项目中去,致使项目做到一定阶段时,缺乏后续资金。加上企业自身管理不规范,企业法人信用意识淡薄,有效抵押物不足,财务管理不规范,致使向银行融资贷款十分困难,项目投入难以为继,只要外部环境发生变化,大气候有个“风吹草动”,企业就不能维持正常生产。另一方面,由于工资待遇、工作条件缺乏竞争力,外地人才和劳动力不愿来,本地人才和高素质劳动力留不住,因此难以招到急需的专业人士和熟练工人。回归创业农民工由于自身专业知识的储备不够,缺乏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办法,市场开拓能力仍有待提高。
三、对策与建议
针对“回归经济”中出现的突出问题,我们觉得应首先从以下方面入手,逐步推动回归经济的良性发展。
1.选好载体借势,利用回归招商“商圈效应”。在不利的经济发展大背景下,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将越来越呈现强强联合趋势,未来经济发展将会是圈层和商会经济时代,回归企业抱团取暖,抱团发展是大势所趋。一是进一步发展商会经济,为回归创业招商聚集更多人脉关系。要通过县总商会团结、培养更多的视野开阔、有创业精神的新生代企业家,扶持他们把回归产业做大做强,形成示范效应。要延伸商会触角,通过武汉孝昌商会、深圳孝昌商会(在建)为模板,建立更多的异地商会,更多地与其他地区商会结成发展同盟,并通过他们发现、团结、引导更多孝昌籍有实力的商界精英回乡创业造福桑梓发展自己。二是进一步对接汉孝一体,为回归创业招商构建更好发展平台。抓住武汉产业升级、产业园区腾笼换鸟的契机,进一步主动加强汉孝一体化对接工作,大力推介孝昌作为武汉城市圈核心区域的交通区位优势、招商引资优惠政策,宣传好孝昌承载武汉产业转移的思想、信心和能力准备,积极推进“两资一促”,诚邀有转移意向武汉企业家到孝昌投资兴业,特别是要加强与武汉市汉阳区、洪山区文化经济的联系和攻关。三是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,为回归创业招商夯实更大底盘。孝昌是农业大县,为孝昌工业的快速发展,储备了相对廉价的大量人力、物力资源和广阔的发展空间,广大农村的发展能更好地促进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。要充分用足用活国家、省、市有关乡村振兴计划政策,以“三乡工程”、小城镇建设、特色小镇建设项目为抓手,加快推进农村城市化、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,扩大发展基数,提高发展速度。
2.优化环境蓄能,放大回归创业“洼地效应”。贫困县吸引回归资本重要的一环是创造理想的经济和社会人文环境,形成比较优势,使之对各类生产要素具有更强的吸引力,从而吸引外来资源向本地区汇聚、流动。一是理顺政商关系。坚持大统战理念,着力构建“亲”、“清”新型政商关系,主动解决阻碍回归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。全面清理收费项目,坚决取消不合理的收费项目,对保留的收费项目视情况尽量降低收费标准;加大对各部门落实招商政策情况督查力度,对乱收费、乱摊派、乱罚款的单位和个人,加大查处力度,对政策落实不到位、走过场的,严肃追究领导责任。二是打通融资渠道。鼓励支持金融单位简化贷款程序,扩大放款规模,引进民间资金或外来资金建立风投公司,扩大投资规模,降低投资风险。多组织召开恳谈会、项目推介会、信贷供需对接会。三是用好土地政策。对各类建设用地进行全面清理,依法依规收回盘活闲置土地存量,合理配置利用闲置资源。开展土地整理,加强低丘岗地改造,实施迁村腾地,采取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等方式,提高土地储备增量。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、科技含量高、产业关联度大的项目,积极争取列入专项用地计划。四是深化服务管理。依托县政府网站、县招商局网和各乡镇、开发区网站发布优势产业招商信息,委托相关部门建立短信发送平台、媒体宣传专栏、定期组织专家宣讲政策、编印政策汇编等形式广泛宣传回归创业吸引回归人士回乡创业。建立骨干企业和重点中小企业信息库,完善相关扶持政策,加强分类结对帮扶指导。继续推进干部进企业活动,帮助企业解决招工、用工、技改难问题。
3.整合资源聚力,运用招商工作“青蛙效应”。回归招商工作是一个系统和艰难的工作,不能有丝毫的怠惰,要强化回归招商的忧患意识,避免“温水煮蛙”现象的发生,抓住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紧跟大干快上。一是强化领导,明确责任。继续把回归招商列为“一把手工程”,工作调度到“一把手”,奖惩兑现到“一把手”。进一步明确党政一把手负总责,分管领导负主责,职能部门具体负责,大家各尽其职,努力搞好“引凤还巢”工作。二是强化互动,凝聚力量。在原来招商工作的基础上,建立招商信息共享平台,并每月召开一次招商工作联席会,整理收集招商信息和线索,有的放矢地开展招商工作,在全县上下形成合力招商的浓厚氛围。三是强化职责,明确任务。在目标考核办法中,提高“回归工程”计分权重,要求党政班子成员每人每年至少要有1个回归企业洽谈项目,签订责任状,做到“千斤担子众人挑,人人身上有指标”,使回归创业工作深入人心。(武斌洲)
上一篇:统一战线助推“乡村振兴”战略问题研究 -… 下一篇:大统战格局下的党建工作实践与思考 ——孝昌…